民国时期上大学需要花费多少钱?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民国学生高中毕业了要想读大学,可以直接去想要就读的那所大学报名。报名的时候,要拿着中学的毕业证书、四寸的半身近照三四张。如果想读的是师范大学或者教育学院,还得拿着
民国学生高中毕业了要想读大学,可以直接去想要就读的那所大学报名。报名的时候,要拿着中学的毕业证书、四寸的半身近照三四张。如果想读的是师范大学或者教育学院,还得拿着籍贯所在地教育局开具的介绍信。待手续完备且没有造假,就会让考生缴纳报名费。要缴多少钱的报名费呢?在20世纪30年代,一般就是三五块大洋。例如1930年北大招收一年级新生,报名费就是三块大洋,同一年中山大学招收新生,报名费也是三块大洋。
交了报名费后,可以领到一张志愿表,需要填上姓名、年龄、籍贯、学历、通讯地址和想要报考的院系与专业。填完以后,可以领到一张体检表。体检通过以后,才能领到一张准考证。考出好成绩后,再通过一场很简短的口试,就取得了入学资格。
也就是说,在民国考大学,是先填志愿,然后再参加体检和考试,那三五块大洋的报名费,实际上就是体检和买试卷的费用,假如在体检、笔试和口试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环败北的话,学校是不会退报名费的。
几块大洋的报名费,听起来好像可以忽略不计,其实不然。因为民国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各大高校自由安排入学考试的时间。
民国的考生们为了提高被高校录取的机会,往往会同时报考好几所大学,然后挨个参加每所大学的入学考试,这样一来,不光报名费要交好几份,而且还得花很多差旅费。
假如考生通过了某所大学的考试并录取了,开学那天,还要缴纳学费。各个高校的学费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被北洋政府时期的北京大学录取,第一个学年要缴60块大洋的学费,而如果被清华大学录取,只缴40块大洋就可以了。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在当时都是私立学校,没有政府的补贴,学费很贵。在20世纪20年代,南开和复旦每年的学费都是100块大洋, 比北大和清华贵一倍左右,而同济大学的学费则高达200块大洋,是清华的五倍!
无论是每学年几十块大洋学费的公立大学,还是每学年一两百块大洋学费的私立大学,穷人家的孩子都是读不起的。因为民国时代普通百姓的收入实在是低得可怜。
1932年燕京大学的学生在北京颐和园附近的挂甲屯做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家庭年收入不到200块大洋,其中光最基本的饮食开销就要花掉105块大洋,剩下的钱除去看病、买估衣(不舍得买新衣服)、走亲戚、随份子,一年到头最多只能攒下10多块大洋,碰上年成不好的时候还得欠债,供孩子读中学都供不起,何况读大学!
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在北京城里拉人力车,他一年到头不休息,最多只能攒下五六十块大洋,假如他和虎妞生下一男半女,能供得起孩子读大学吗?绝对不能。
陶希圣感叹说:“从小学到大学的几层等级,逐渐把贫苦子弟剔除下来,最贫苦的农工子弟们没有受初等教育的机会,其中升入中学的少数青年,大抵出于中资或富裕的工商业、地主、官僚家族,大学则是所谓的上层社会,即大地主、金融资本家、工业资本阶级的领域,他们的子弟是最能住进大学的。”
事实上,即使穷人家的孩子硬撑着上了学,最终可能还是会因为家里接济不上而被迫退学。1935年寒假,著名诗人臧克家收到一个农村学生的来信,信上说:“今年旱灾、虫灾,弄得五谷不收,我家经济破产,下学期我爸不让我再上了,我一直哭了三天也没法,老师,你想想这是个什么世界啊!”
当然也不是说家庭条件不好就一定没有出路。在民国,穷人家的孩子如果考大学,一般会选择师范院校,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以及各省的省立师范学校,都是不收学费的,很多师范院校甚至还免费给学生提供食宿。
文章来源:《时代农机》 网址: http://www.sdnjbjb.cn/zonghexinwen/2021/0408/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