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被时代推着跑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训练间隙,官运对车辆进行检查维修。牛誉晓摄 假期刚刚过半,第77集团军某旅指挥控制系统修理工官运就已经按捺不住了。一想起部队那些“伙伴们”,归队的念头在心间一波波涌
↑训练间隙,官运对车辆进行检查维修。牛誉晓摄
假期刚刚过半,第77集团军某旅指挥控制系统修理工官运就已经按捺不住了。一想起部队那些“伙伴们”,归队的念头在心间一波波涌起,一波比一波强烈。
官运一心念着的“伙伴们”,是旅里的一台台新装备。去年,新装备维修任务重、时间紧,官运基本没休假。今年年初,连里权衡再三,让官运尽早把年假休完。
在连队,一次能连续休上一个多月的假期实属不易。但是每年春季,也是装备维修保养的大好时节。全旅装甲车的信息化设备数以百计,进行深度保养和应急维修,旅里只有修理二连指挥控制系统修理工官运中士一人能够胜任此项任务。某种意义上,他是旅队的一个“宝贝”。
这个“宝贝”的培养耗时两年之久。两年时间里,步兵出身的官运转岗后,成长为全旅维修保障领域的排头兵。就在官运成长进步的同时,他所在的旅也在经历着调整改革后的一次大考,向着建设新型作战力量的目标前进。个人与集体都在时代大考中交出了各自的答卷。
“一名修理工要是修不了装备,或者坐等装备上门,都是一种失败”
个头不高、其貌不扬,一副憨厚的模样。人群中的官运,怎么看都不像具备“王牌维修工”的潜质。第77集团军某旅修理二连连长王玉鹏在上任之初也是这么认为的。
几年前,随着“脖子以下”改革的全面展开,修理二连的编制表上“一夜之间”出现了诸多新岗位。与此同时,修理二连主官也开始履新,一支全新的队伍应运而生。
连队人数并不多,王玉鹏很快就认识了全连大多数战士。但对于官运,他却用了很久才把人和名字对上号。“官运不怎么说话,站在队伍里很不起眼……”
一次正常操课训练,王玉鹏让各专业人员带开训练,官运却一个人带着小板凳去了修理工间的一个角落。
“这个专业就我一个人,我只能自己出题考自己。”王玉鹏走近一看,这才发现官运的“独角戏”:一个人组织理论学习,一个人准备课件,一个人考试……面对这个陌生的专业领域,官运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
王玉鹏心里清楚,改革调整出现新编制新岗位后,连队普遍存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为了保证每个岗位都有人,好多新岗位只编配1-2人。但即使这样,官运这道孤独的身影还是让王玉鹏心头一震。
官运的困难远不止于此。没有专业教材,官运只能在一本通信维修的基础教材上读到零星的“指挥控制系统”知识;新列装的轮式装甲车被营里“严格保护”,连驾驶员、载员训练都有着严格要求,官运连摸到装甲车车载指挥控制系统的机会都不多。
“在修理连,一名修理工要是修不了装备,或者坐等装备上门,都是一种失败。”同在一个连队,官运的眼睛满是艳羡:连里传统专业修理工每天都在发挥着岗位作用,特别是汽修专业,几乎天天都要执行维修任务,整个汽修排因为成绩突出荣立集体三等功。
有人欢喜有人忧。目睹“高光”下的战友,再看看自己的“无为”状态,官运有时难免会萌生退意:“当兵几年要是一直这样,就太没有意思了。”
他试着去和其他新岗位修理工“抱团取暖”,发现“大家其实都一样”。一样的从零开始,一样的“赋闲”处境,尤其是转岗后的老士官们觉得无用武之地,甚至有人感慨:“我们被时代抛弃了。”
“转型绝不是把两条腿变成车轮子那样简单”
官运始终在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上车执行维修任务。事实上,列装没多久的新型轮式装甲车也在等待着他。
官运说:“指挥控制系统就是装甲车的‘大脑',如果‘大脑'出了问题,装甲车就算拥有再强悍的火力和机动力,也只能在战场上胡冲乱撞。”
这句话,合成营官兵们最有感触——
新装备列装不久后,该旅就奔赴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腹地开展实兵演练。留给官兵们熟悉和适应装备的时间并不多。
一次演练,该旅某合成营作为主攻部队推进到前沿阵地,途中步兵却选择下车徒步展开进攻,并派出穿插分队迂回进攻,活脱脱重演了一出传统步兵战术。几十辆装甲车只是被当作“代步工具”。
“转型最重要的是转变旧思维。”演练结束后,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而转变思维,光喊口号是不行的;心里没底气,即使喊出来的口号也是轻飘飘的。
“本来就不怎么会用,又怕用坏了不会修,干脆就不用了。”无人会修的困境,让装甲车车长们不得不选择“保守路线”,不少人在车载指挥控制系统的终端屏幕面前畏手畏脚。
文章来源:《时代农机》 网址: http://www.sdnjbjb.cn/zonghexinwen/2021/0409/990.html